如果你去过冲绳,你肯定至少见过一次琉球玻璃。琉球玻璃是冲绳的热门纪念品,是在战乱时期和战后重建时期发展起来的。这次,我们将介绍琉球玻璃的历史和制造工艺。
◇琉球玻璃的历史
据说冲绳的玻璃生产始于明治中期。它是由来自长崎和大阪的玻璃工匠引入的,他们制作药瓶和被称为“bindama”的渔具等日常用品。
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冲绳遭受了严重破坏,玻璃作坊也遭到摧毁,玻璃的历史戛然而止。
战后,玻璃工匠开始接到驻扎在那里的美军人员及其家属的日常用品订单,但由于物资短缺,产量无法跟上。
此时,工匠们将目光转向了美军基地丢弃的大量空可乐瓶和啤酒瓶。他们萌生了将这些瓶子熔化制成玻璃原料的想法。
琉球玻璃的起源——“回收玻璃”文化由此诞生,并成为其快速发展的催化剂。传统琉球玻璃中呈现的蓝绿色和深琥珀色,正是来自美国制造的瓶子。此外,使用废弃的瓶子作为原料时,标签等杂质难以完全去除,导致玻璃制品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气泡、颜色和厚度不均等问题。虽然这通常会被视为“次品”,但其独特的质感却被认为“质朴而富有魅力”,逐渐受到人们的青睐。尤其在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琉球玻璃作为纪念品和日常用品的需求日益增长,琉球玻璃迅速发展成为冲绳的支柱产业。在此期间诞生的众多工坊和工匠为如今的琉球玻璃奠定了基础,并于1998年(平成10年)被指定为冲绳县的传统工艺品。
琉球玻璃
琉球玻璃
◇琉球玻璃原料的变化
随着时间的推移,获取旧瓶子变得越来越困难,但仍有一些工匠使用古老的方法用这些材料制作玻璃。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作坊和艺术家使用硅砂作为主要成分,并添加苏打灰和石灰的混合物。琉球玻璃的基本颜色是橙色、棕色、绿色、浅蓝色、蓝色和紫色,但现在可以通过混合不同的颜色来呈现更广泛的色彩。此外,还有一些工匠使用旧玻璃(例如汽车车窗玻璃)作为原材料。
◇琉球玻璃的制造方法
琉球玻璃的制造方法主要有两种:吹气法和模吹法。
■自由吹气法
这种方法需要将玻璃材料在1300-1500摄氏度的高温下熔化,然后将其缠绕在一种名为“ponte rod”(吹棒)的圆柱形工具上,再向玻璃中吹入空气使其膨胀。“ponte”在意大利语中意为“桥梁”。这是一种制作玻璃工艺品的著名技术,其基本成品呈圆形。由于每件作品都是手工制作,因此成品会因工匠的技艺和努力而有很大差异,即使采用相同的制作方法,也会存在细微的差别,因此没有两件作品是完全相同的。
■模具吹塑法
与自由吹制工艺类似,玻璃材料在1300-1500度的温度下熔化,缠绕在棒上,然后放入金属或石膏制成的模具中吹制而成。这种工艺适合制作大量相同形状的物品。
[制造工序]
自由吹制和模压吹制均涉及五个主要步骤。这些工艺涉及三个窑炉:一个被称为“坩埚”的熔炉,用于熔化玻璃;一个用于重新加热和软化玻璃的成型窑,玻璃在成型过程中冷却变硬;以及一个用于冷却产品的缓冷炉。因此,需要两到三名工匠共同合作才能打造一件作品。1. 混合原材料:将硅砂、苏打灰和玻璃制品等基本材料与回收的瓶子和着色剂混合。2. 熔化原材料:将混合后的原材料放入加热至 1300-1500°C 的坩埚中,并熔化过夜。3. 成型:使用自由吹制或模压吹制方法对玻璃进行成型,然后在成型窑中牢固地固定形状。4. 缓冷:将玻璃放入缓冷炉(约 600°C)中,并让其冷却过夜至室温。缓慢冷却可防止因突然的温度变化而对玻璃造成损坏并增强玻璃的强度。5.精加工和检查退火后,在运输或在商店展示之前,要检查玻璃是否有裂纹和断裂。
玻璃吹制生产现场
琉球玻璃生产场景
◇关于琉球玻璃的“气泡”
琉球玻璃的特色在于“气泡”。现代人使用不含杂质的原料,在玻璃坯中加入碳酸氢钠(小苏打)并搅拌,就会产生无数细小的气泡,这些气泡会散射光线,使玻璃呈现白色。随着窑炉时间的流逝,气泡会逐渐稀薄,就像碳酸饮料一样。
琉球玻璃的特征:“气泡”
琉球玻璃的特征:“气泡”
(概括)
近年来,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和可持续性等概念日益普及,利用再生材料制作的产品也备受关注。然而,在冲绳,旧瓶子的升级再造始于70多年前,也就是战后不久。琉球玻璃由工匠在工坊里一个个手工制作。厚实的玻璃质感和柔和闪烁的光线,令人联想到冲绳的宁静氛围。每个工坊都生产各种产品,包括经典玻璃杯、酒杯和碗等餐具。不妨去逛逛,找到你心仪的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