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LANG
Column

琉球玻璃──光影與再生之美,沖繩孕育出的手工玻璃工藝魅力

如果曾經造訪過沖繩,相信大家一定看過或接觸過「琉球玻璃」。這項深受遊客喜愛、也是熱門伴手禮的琉球玻璃,其實是在戰後動盪與復興過程中逐漸發展起來的。這次,就帶各位來認識琉球玻璃背後的歷史故事,以及它獨特的製作方式與魅力。

◇琉球玻璃的歷史

據說沖繩開始製作玻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明治時代中期。當時,來自長崎與大阪的玻璃職人將技術帶進沖繩,主要用來製作藥瓶和漁業用的玻璃浮標等生活用品。
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沖繩遭受嚴重戰火摧毀,連帶使玻璃工房幾乎全數毀損,琉球玻璃的歷史也因此一度中斷。
戰後,駐留沖繩的美軍與眷屬陸續開始向當地訂購生活用品,但由於物資極度短缺,無法及時供應。就在這個時候,當地職人將目光轉向美軍基地內大量丟棄的可樂瓶與啤酒瓶,靈機一動,想到可以將這些廢棄玻璃瓶熔化再利用,作為玻璃製品的原料。
就這樣,誕生了琉球玻璃的起源──「再生玻璃」文化,並成為日後琉球玻璃產業蓬勃發展的重要契機。
傳統琉球玻璃中常見的青綠色與深琥珀色,其實就是來自當年美軍瓶子的原色。而在以廢棄玻璃瓶為原料時,由於無法完全去除瓶身殘留的標籤與雜質,玻璃裡常會產生氣泡,或是顏色、厚薄不均——本來這樣的成品應該算是“瑕疵品”,卻因為這份天然樸拙、手作溫度十足的質感,反而漸漸受到喜愛。
尤其在1950年代到1960年代,琉球玻璃作為伴手禮與日常器皿的需求迅速提升,成為沖繩重要產業之一。這段時期誕生的無數工房與職人,也奠定了今日琉球玻璃文化的基礎。到了1998年(平成10年),琉球玻璃正式被認定為沖繩縣指定傳統工藝品,成為沖繩代表性的在地文化之一。

琉球玻璃

琉球玻璃

◇ 琉球玻璃原料的演變

隨著時代變遷,廢棄玻璃瓶漸漸變得不易取得,但至今仍有職人堅持使用舊有手法,將廢瓶熔製成玻璃作品。
另一方面,也有越來越多工房與職人,改採用以石英砂(稱為珪砂)為主原料,混合蘇打灰與石灰製成玻璃的方式。琉球玻璃的經典基礎色系包含橘、茶、綠、水藍、藍與紫六種,但透過調合比例的變化,如今已能創造出更豐富多樣的色彩表現。
此外,近年也有職人運用汽車窗戶玻璃等各類廢棄玻璃素材,賦予舊物新生命,延續「再生玻璃」文化的精神。

◇ 琉球玻璃的製作方法

琉球玻璃主要有兩種傳統製作方式,分別是「徒手吹製(宙吹き)」與「模具吹製(型吹き)」。

■徒手吹製法

所謂的徒手吹製(宙吹き),是指將攝氏1300~1500度高溫熔化的玻璃原料,纏繞在名為「ポンテ竿(吹製竿)」的中空金屬管上,再透過職人以嘴部吹氣,讓玻璃膨脹成形的方法。順帶一提,「ポンテ」這個詞源自義大利語,原意是「橋」,在玻璃工藝界則指這種專門用來吹製玻璃的工具。
這是玻璃工藝中常見且經典的技巧,通常會呈現自然圓潤、帶點溫度感的造型。由於完全仰賴職人手作,每件作品都因吹氣力道、角度與技巧的微妙差異而各具表情,就算是照著同樣方式製作,也不可能出現完全相同的兩件作品,這正是琉球玻璃迷人之處。

■模具吹製法

與徒手吹製(宙吹き)一樣,模具吹製(型吹き)也是將攝氏1300~1500度高溫熔化的玻璃原料,纏繞在ポンテ竿(吹製竿)上,不同的是,接著會將玻璃放入事先製好的金屬或石膏模具中,再透過吹氣,讓玻璃隨著模具形狀膨脹定型。這種製法適合用來大量生產同款造型的作品 。

【製作流程】

無論是徒手吹製法(宙吹き)或模具吹製法(型吹き),基本上都會經過以下五大步驟。在這些過程中,需要運用到三種不同功能的窯爐:將原料熔化的「坩堝爐」、在製作過程中為避免玻璃硬化而進行回火加熱的「整形爐」,以及讓成品慢慢降溫、避免破裂的「徐冷爐」。通常由2〜3位職人分工協作,才能完成一件作品。

1. 原料調配
以石英砂(珪砂)、蘇打灰、石灰為主要原料,依需求加入廢棄玻璃瓶或著色劑,仔細混合調配。

2. 熔解原料
將調好的原料放入攝氏1300~1500度的坩堝爐中,加熱一整晚,直到原料完全熔化成玻璃液。

3. 吹製與成形
依據製法選擇徒手吹製或模具吹製,同時輔以整形爐調整溫度,確保玻璃在適當的軟硬度下完成造型。

4. 徐冷
將成形後的玻璃作品放入約600度的徐冷爐,慢慢降溫,一晚後再回到常溫。透過緩慢降溫,避免玻璃因急劇溫差而產生裂痕,同時增強成品強度。

5. 修整與檢驗
徐冷完成後,仔細檢查是否有裂縫或瑕疵,確認品質無誤後,才會出貨或 陳列上架。

吹製玻璃的製作過程

琉球玻璃的製作過程

◇關於琉球玻璃中的「氣泡」

琉球玻璃的一大特色就是其獨特的「氣泡」。在現代使用不含雜質的純淨原料時,會特別加入碳酸氫鈉(小蘇打)並攪拌,使玻璃內產生無數細小氣泡,這些氣泡能讓光線散射,呈現出玻璃特有的朦朧白色效果。隨著在窯內加熱時間延長,這些氣泡會像碳酸飲料中的氣泡一樣,逐漸減少並變得淡薄。

琉球玻璃的特色:「氣泡」

琉球玻璃的特色:「氣泡」

(總結)

近年來,「SDGs」與「永續發展」等詞彙越來越被重視,使用再生素材的產品也受到關注;然而沖繩早在戰後70多年前就開始將廢棄玻璃瓶進行升級再利用。
琉球玻璃的每一件作品,都是由工房與職人以純手工細心打造而成。厚實的玻璃觸感與微微搖曳的光影反射,彷彿喚起人們對沖繩恬靜氛圍的回憶。
各工房除了製作經典的玻璃杯、酒器、碗盤等餐具,也不斷挑戰多樣的創新產品。歡迎來親自尋找心中那件獨一無二的琉球玻璃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