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LANG
Column

日本漆器——隨歲月變化的使用之美

光澤柔潤、手感細膩,隨著歲月流逝更添深邃色澤——「漆(うるし)」不僅是日本傳統工藝的代表素材,其實也是源自植物樹液的自然恩惠。在海外,漆器甚至被稱作「Japan」,足見其在世界上的知名度與象徵性。這次,我們將帶您一起了解漆的歷史,以及日本幾個代表性的漆器產地。

「究竟什麼是『漆』?」

漆,是從名為「漆樹(ウルシノキ)」的樹木中採取樹液,經過精製而成的天然塗料。
漆樹屬於漆樹科的落葉喬木,原生於日本以及整個東亞地區。
每年從梅雨季到初秋,若在樹幹表面輕輕劃出淺痕,乳白色的樹液便會慢慢滲出。
這種樹液正是所謂的「生漆(きうるし)」。
一棵漆樹一年所能採集的樹液僅約 200 公克。要在不傷害樹木的前提下採取,必須依靠熟練的技術。
也因為其珍貴,古人甚至稱它為「樹的眼淚」。

漆的成分與特性

漆的主要成分是名為「烏漆酚(ウルシオール)」的有機化合物。烏漆酚在空氣中的濕氣作用下會逐漸硬化,形成堅固的塗膜。
與一般塗料依靠「乾燥」硬化不同,漆的特色在於它靠「濕氣」來固化。
正因為這個特性,漆具備極高的耐久性、防水性,以及抗菌能力。古代製作的木器、佛像或建築裝飾,即便歷經數百年仍能保持光澤,就是烏漆酚功效的展現。
此外,漆還擁有獨特的美感。每一次塗層的疊加,都能增添深度,並呈現柔和反射光線的光澤。隨著使用時間增加,光澤會越發迷人,因此漆器長久以來被視為「會成長的器物」而受到珍愛。
這種魅力,是現代塑膠或化學塗料無法複製的。

漆的各種用途

漆的用途不僅限於塗在器物表面。自古以來,它同時擔任了「黏著劑」「防水劑」與「塗料」這三種功能。

漆器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最貼近我們的就是漆器了。漆器是將稱為「木地(きじ)」的木質素胚,多次塗上漆並反覆打磨而完成的。漆器的技法多樣,有塗成朱色或黑色的漆面,也有運用金粉或螺鈿裝飾的蒔繪(まきえ)工藝。從日常使用的碗、重箱(層疊式餐盒)、餐盤,到慶典中使用的禮品等,漆器的用途十分廣泛。

在紅色漆器上點綴金彩的工序

美麗的日本漆器

蒔繪

蒔繪是一種獨特的裝飾技法:先以漆描繪圖案,再撒上金粉或銀粉來點綴。這項技法自平安時代開始發展,到了桃山與江戶時期,更因出口海外而廣受歡迎。至今,蒔繪作品仍被世界各地的美術館收藏,並以「JAPAN LACQUER(日本漆器)」的名義受到高度評價。

建築與佛具

從日光東照宮的社殿到京都金閣寺的裝飾,漆都被廣泛運用於神社與佛寺的柱子、祭壇,以及佛像表面。漆不僅能保護木材,也同時賦予建築與佛具莊嚴而典雅的裝飾效果。

日光東照宮

京都金閣寺

修復與黏合

將破裂的器物以漆黏合,再用金粉裝飾接縫的「金繼(きんつぎ)」也是漆所運用的獨特技法之一。這不只是單純的修復,更展現了日本獨有的美學觀念:將缺損與裂痕轉化為美的一部分。

漆的歷史──從繩文時代到現代

日本人與漆的關係,擁有非常悠久的歷史。世界上最古老的漆製品之一,是在青森縣大平山元遺跡發現的繩文時代早期(約 9000 年前)漆塗的梳子與器物。早在這個時期,漆就已經融入人們的生活中。

到了彌生時代,漆開始運用於祭祀用品與裝飾品;奈良、平安時代則隨著佛教文化的傳入,被應用於寺院建築與佛具之上。中世時期,漆在實用性高的領域也備受重視,例如武具或刀鞘等。

而從桃山至江戶時代,蒔繪與螺鈿等裝飾技法達到頂峰。透過長崎出口至海外的「南蠻漆器」在歐洲廣受歡迎,使「Japan」一詞甚至成為漆器的代名詞,可說是日本漆文化在世界舞台上的黃金時期。

明治時代以後,隨著西洋塗料的崛起,漆的需求曾一度減少;但戰後,漆作為藝術與工藝品重新受到重視。現代則將漆的應用拓展至設計、藝術、修復、建築等更多新領域。

漆器的名產地──傳承的技藝與之美

在日本各地,都有依循當地風土、發展出獨特技法的漆器產地。
這裡將介紹幾個具代表性的產地。

◇ 輪島塗(わじまぬり)──石川縣輪島市

以堅固耐用與精美著稱的輪島塗,其特色在於將稱為「地之粉」的矽藻土混入木地下地,並反覆塗抹多層。這使得漆器強度極高,兼具實用性。再加上蒔繪或沈金(ちんきん)等裝飾工藝,使作品在華麗中展現沉穩的品格。

◇ 山中漆器(やまなかしっき)──石川縣加賀市

以精湛的木地挽技術聞名,透過車床削出的滑順曲線是其特徵。與堅固的輪島塗、華麗的會津塗相比,山中漆器更注重展現木材本身的美,被譽為「木地的藝術」。從日常使用的器物到高級茶道具,山中漆器都有生產。

◇ 會津塗(あいづぬり)──福島縣

起源於江戶時代初期,由藩府鼓勵而發展起來的漆器。以黑漆為底,配以金銀裝飾的「會津蒔繪」最為著名,傳承了武家文化的氣質。近年也出現了設計感十足的現代桌面用漆器,傳統與現代巧妙融合。

◇ 津輕塗(つがるぬり)──青森縣

津輕塗擁有四種獨特技法:「唐塗(からぬり)」、「七々子塗(ななこぬり)」、「紋紗塗(もんしゃぬり)」、「錦塗(にしきぬり)」。經過多次塗層與研磨,呈現出複雜而獨一無二的紋樣。其色彩之美與繁複工序,象徵了北國職人的巧手技藝。

◇ 飛驒春慶(ひだしゅんけい)──岐阜縣

飛驒春慶的魅力在於漆色透亮如琥珀,能展現木地原有的木紋。透明感的琥珀色漆在光線照射下呈現金黃光澤,樸素中帶有品格,廣受喜愛。

◇ 鳴子漆器(なるこしっき)──宮城縣

鳴子漆器是東北地區代表性的漆器之一。自江戶時代起在鳴子溫泉區製作,以堅固的造型和沉穩的質感聞名。使用當地優質木地,反覆塗上天然漆,成品耐用且歷久如新。

此外,還有越前漆器(福井縣)、紀州漆器(和歌山縣)、木曾漆器(長野縣)等,全日本各地都有知名產地。每個地區皆以當地風土孕育出的技術與美學,代代相傳至今。

飛驒春慶漆器 – 彎口水注

津輕塗的茶筒、茶托、茶匙與托盤

(總結)

最後,我們來介紹漆器的基本使用方式:
1. 使用後立即以溫和方式手洗。
2. 用柔軟的布將水分擦乾,並徹底晾乾。
3. 避免直射陽光,放置於通風良好、不堆疊的地方保存。

請避免長時間浸泡,也不能使用微波爐或洗碗機。
因此,近年來漆器常被認為「難以保養」或「價格高昂」,多半作為特別日子才使用的器物。

為了改變這種印象,各地職人正努力打造貼近現代生活的設計,以及更容易保養的漆器器物,讓漆器能在日常餐桌上自然使用。如今,這類適合日常使用的漆器也逐漸增多。

此外,漆具備抗菌性,且為可再生天然素材,因此重新受到重視,被視為環保友善的材料。海外也正在研究其作為永續素材的可能性,漆的應用範圍正逐步拓展到現代藝術與建築空間。

漆是一種隨著時間而愈發深邃的材料,它會隨使用者一同累積歲月,逐漸成長、變化。
在現代生活中,也不妨親身感受漆帶來的溫潤質感與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