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LANG
Column

城市宝典 ~足立区篇~

足立區,從江戶時代開始以交通要道「千住」(北千住)為首,「綾瀬」「西新井」「竹之塚」「梅島」都是其主要街區。 南北有日光街道,東西有環狀七號線貫穿。
日光街道南邊至日本橋,北到日光,環狀七號線,東側經過葛飾區・江戸川區,至葛西臨海公園前交叉點,西面經過中野區・世田谷區等,貫穿至品川區環七大井埠頭交叉點。

足立區有優良的育兒環境。 其中「區立小學校,國中校的數目」居23區前列。 小學有68所,國中35所,有良好接受公立教育的環境。 另外,「區立公園面積」在23區中排名第二。
現在普及到全國的章魚遊具也是從足立區發源。 區內能看到各種有特色的遊樂設施。
近年來正推進「全力支援孩子・年輕人的計畫」,提供對撫養孩子家庭和對年輕一代的支援。

商业设施林立的北千住站

上沼北公园的章鱼游乐设施

■1 古代~中世的足立区

6000年前,海水面高于现在,海水侵入区南部的千住附近地区,区内各地出土了各种贝壳。千住旭町还发现了鲸的骨骼,由此可判断这附近当时是海岸.。

大约4000年前,海水开始后退,北部开始有人居住。这地区被称为「舍人遗迹」和「伊兴遗迹」。古坟时代初期有重要遗迹。特别从伊兴遗迹发现了以船为模型的祭祀品和西日本特产的器皿,作证了曾在此进行水上交易。

7世纪初,「足立」这地名首次在文献中出现。这个时代中记录的「武藏国足立郡」的木简可以证明。平安时代之前足立区还是一个寂静的乡村,进入镰仓时代,千住附近的隅田川河岸设置了「关屋里」从此发展成镰仓幕府对人和货物管理的处所.

另外,12世纪至14世纪武士团「足立氏」控制了该区域。但是进入江户时代,这个武士团逐渐衰退,足立区归入由德川幕府直接统辖。

伊兴遗迹公园(竖穴式住居)

旧「关谷之里」、现京成电铁「京成关谷站」附近

■2 江户时代的足立区

江户时代的足立区开始巨大变化。德川家康入城后,最初做的事业就是整备了江户和全国链接的街道。使「奥州街道」,「日光街道」贯穿其中,1594年在「关屋之里」附近架起「千住大桥」。这是隅田川 (当时被称为入间川 )上架的第一座桥。距现在的千住大桥离上游近200米。
后来,1597年 千住宿被指定为宿场,大桥两岸形成了宿场町。,由于千住位于陆路交通和隅田川水上交通要道,大米,蔬菜,鱼类从各地云集过来,孕生出市场。和神田,驹入的市场在江户时代中期称为「江户三市场」。

另一方面,除了沿街地带其他地方都是乡村地区。江户时代以前,稻谷农作以区域西部为主,江户时代中期以后灌溉技术得以发展,东部也开始生产稻米。

「西新井大师」和「女性除厄祈愿所」作为重要观光地,吸引了很多参拜游客。

现在的千住大桥

明治初期的千住大桥

■3明治时代~战前的足立区

明治时代的足立区作为 「东京府南足立郡」、郊外的农村地带开始发展。之后都市中心部需要提供大量耐火建材的砖,于是在能够获得优良的建材的荒川(隅田川)附近建设了砖工厂,利用水运送往都市中心。区内有堀之内,小台大门,宫城,本木等砖工厂,成为明治时代此区的主要产业。

明治时代也是铁路交通拉开帷幕时代。最初运营的铁道是1896年,田端至土浦间开通的 「日本铁道土浦线」(常磐线).此期间建设了北千住站。车站由来有诸多说法。有一种说法,江户时代诞生的日光道中的初宿,陆前滨街道的分歧点的千住宿,到了明治时期,变迁成「千住宿北组」「北千住」。1899年开通了东武铁道,北千住周边和隅田川周边的工业由于得到了北关东和茨城方面的劳动力而得以发展。

这个时期,荒川(隅田川)周边聚集了工厂,居民,一旦发生水灾就成为重大灾害。特别是1910年大水害,灾情重大。以此为契机开始「荒川放水路」建设。1930年完工。放水路贯穿足立区南西部,虽然一部分迁移了居住地,但是水害也大大减少。这时期开始,新的放水路「荒川」,
,原来的荒川成为「隅田川」。

1923年关东大地震,借着建设中的荒川遮挡了来自都心的大火,区内避免了重大灾害。大地震后很多受灾民众迁居到足立区,人口也急速增加。

1920年代以后的足立区,成为了支撑东京能源基础设置据点。1926年,东京电灯千住火力发电站开业,通过隅田川水運,运输来煤炭,最大可发电75000kw。这个发电所的四根烟囱在街区哪个方向都能看到而被熟知。

岛冰川神社的砖砌祠堂(有形文化财)

幽灵烟囱纪念碑(烟囱外壁以铁覆盖)

■4 战后的足立区

战后的足立区是人口激增和(bed town)化时代。由于足立区有大量农地和工厂废弃地。可用来整体规划的地区多,宅地化容易。50年代开始至60年代建造了很多公营团地。

以1958年完工的「西新井第一团地」为首,「花畑团地」「竹之冢团地」「大谷田团地」一一建成,这时期有大约20%的公营团地都建在足立区。

1962年,将北千住和都心连接的地铁千代田线开通,沿线的町屋,北千住,绫濑,北绫濑也发展起来。同年1962年,东武线直通地铁日比谷线开始运营,五反野・梅島・西新井・竹之冢等東武线沿线地区也发展成 bed town。

50年代至60年代,货物运输从以铁路转成卡车运输为主。农地众多的足立区由于赶上干线道路新设,在23区中最早应对机动车大众化现象的区。

江户时代开始整备,使用的奥州・日光街道,1952年成为「国道4号线」,道路拓宽。1959年,横穿区东西的环七线开通,1982年又开通了首都高速6号线,这些交通网加上位于东京近郊的位置,使大量工场,建设业等不同行业在区内进出,也促成了农业,稻米,蔬菜,鲜花栽培等的近郊农业型发展变化。


足立区西部一直被称为「铁道空白地带」、长期以来以公交做为主要交通工具。2008年,建成
「日暮里・舎人liner」。交通便利性得到巨大改善,成为近年成长显著沿线。

各地域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的时代,特别是常磐线,千代田线,东武线。Tsukuba express交会的北千住周边发展迅速,2000年代又进行了再开发,作为从江户时代延续至今不变的交通要冲,一直是足立区的中心地带。

连接首都高速中央环线和首都高速川口线的江北枢纽站

绫濑站前街景

■5 足立区的未来

足立区现在打出 「100年一遇的变化时期」的口号,千住、綾瀬・北綾瀬、江北、西新井、梅岛、六町、竹之冢、花畑的7区域,推行area design方针。例如,在花畑的「文教大学东京足立校园」实行无围墙措施,食堂,图书馆可以提供给区民使用。在不同区域,实施不同的内容。今后不同街区一定会各自展现与众不同的特点。

足立区战后,作为团地之街,人口激增,迅速发展。现在旧团地不断被拆除,新的街区正在逐渐替代。其中,随着江北地区的「日暮里・舎人·liner」の開業、2021年大学医院开始运营、今后会有进一步的开发。


2022年东武沿线竹之冢完成了铁道高架化,延续至2024车站周边正进行在开发。千代田沿线的北绫濑站前,正在建设预期2025年完工的商业设施。

治安方面也比以往有了巨大改善。刑事犯案件比最高峰时期下降了80% (2021年)。
区内公园,绿地众多,近代的铁路网,交通网,平坦的土地,充满了青年学生朝气的战前,构成了今天这个「想要一直居住下去的」足立区。

完成高架化的竹之冢站

荒川沿岸的风景也是足立市的特色

■小专栏「江户刺绣」

「江户刺绣」是江户时代中期以后,拥有经济实力的商人和居民间流行的衣着服饰成为其起源。
绢织物或着麻织物的衣服上,使用绢线,金线,银线,漆线等进行豪华刺绣。日本刺绣里有
「京风」「加贺风」「江户风」等三种。江户刺绣特征是让人能感受空间感的刺绣手法。

精密画状的细致的作品,不同角度可欣赏到不同美感,可称为「丝线的艺术品」

日本刺绣